摘 要:目的 探讨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前情绪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产前情绪及母婴结局。结果 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后,观察组产前中文版抑郁筛查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87.72%)显著高于对照组(70.18%)(P<0.05),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初产妇辅以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初产妇的产前负性情绪,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最化评估;心理护理;初产妇;母婴结局;
产妇分娩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及未知风险极易使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此种恐惧心理更为明显,若未能得到有效疏导,将可能导致子宫血管收缩及宫缩抑制,从而增加其分娩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1]。常规产科护理的重点在于对初产妇孕期的保健管理,而忽略了初产妇孕期的情绪评估及心理安抚。量化评估策略下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心理护理模式,主要是在量化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心理干预,从而减小不良情绪造成的影响[2]。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3]是产科较为常用的抑郁筛查量表,能够有效识别产妇产后抑郁症状及情感缺失情况[4]。有研究表明,EPDS在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筛查中同样具有高效简洁的筛查能力[5]。因此,本研究将EPDS应用于初产妇产前情绪量化评估中,再对初产妇实施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本院建卡并分娩;②已婚;③正常单胎妊娠;④孕检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⑤符合阴道分娩指征;⑥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⑦能够正确表达自身感受;⑧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妊娠综合征;②伴凝血功能障碍;③伴严重器质性疾病;④有家族遗传病史;⑤有吸烟酗酒史;⑥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⑦近期发生重大应激事件;⑧伴精神障碍性疾病。将114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初产妇年龄为23~34(26.18±1.24)岁;分娩孕周为37~40(39.14±0.24)周;文化程度:中学34例,大学23例。观察组初产妇年龄为22~32(26.18±1.23)岁;分娩孕周为38~40(39.16±0.25)周;文化程度:中学32例,大学25例。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每次产前检查时由门诊护士向产妇讲解孕期保健相关知识,指导产妇多样化饮食。产检正常的情况下,鼓励产妇适当运动,督促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分娩时由助产护士详细告知产妇分娩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鼓励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并对产妇进行简单的心理安抚,全程陪伴在产妇身边,密切关注产妇产程进展,协助其顺利将胎儿娩出;分娩后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技巧及产后康复指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产前情绪量化评估
安排经过专业心理学知识培训的产科护士对产妇进行产前情绪量化评估,采用中文版EPDS量表[6]于产妇孕32~33周开始评估,评估前对产妇给予统一指导,仔细向产妇解释各个条目意思,要求产妇在20 min内填写完毕,并现场回收问卷。
1.2.2.2 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干预
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本院围产期临床特点,为产妇制订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计划。对EPDS量表评分<9分者,每次产前检查时给予常规产前宣教,耐心回答产妇的疑问,并告知不良情绪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帮助产妇以最佳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对EPDS量表评分≥9分者,需给予专业心理干预,于孕32~33周、孕34~35周、孕36~37周各干预1次,每次时长30~45 min, 具体干预内容如下:①产科护士通过交谈全面了解产妇的社会关系,确认其潜在的人际冲突,充分调动产妇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产妇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改善产妇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鼓励家属,尤其是丈夫主动参与到心理干预中来,对产妇提供更多的关怀与照顾,积极陪伴产妇参加各项活动,以减少产妇的情绪波动,并让已成功分娩的亲友向产妇分享经验,增强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②与产妇共同寻找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告知产前抑郁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强调即将成为母亲的现实,指导其用平衡的心态看待妊娠及分娩的得失。通过角色扮演,让产妇提前体验做母亲的感受,促使其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并指导其学会自我疏导情绪;③帮助产妇及家属建立正确的胎儿性别观,以免加大产妇的心理压力;④向产妇介绍妊娠的原理以及阴道分娩的优势,指导其科学应对孕期应急事件,并通过分娩模型讲解分娩过程,教会产妇正确的拉玛泽呼吸技巧,帮助产妇建立正确的认知,减轻其对分娩的恐惧感;⑤根据产妇的音乐喜好及心理特征,指导其每日睡前聆听音乐半小时,如《水上音乐》《花好月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可在音乐背景下进行放松训练、冥想训练,以促使其身心达到放松状态。
1.3 观察指标
1.3.1 情绪状态
观察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孕32~33周产检时)、干预后(最后一次产检时)的情绪变化。采用EPDS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3个分量表,即情感缺失(第1~2项)、焦虑(第3~6项)、抑郁(第7~10项),每项计分0~3分,得分越高表示初产妇的抑郁程度越严重,量表总分为30分,≥9分为筛查抑郁症的临界值[5],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1。
1.3.2 母婴结局
观察两组初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新生儿出生后1 min的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其中新生儿Apgar评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新生儿健康状态越佳,产后2 h出血量采用称重法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x¯±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分娩前的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EPD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初产妇的母婴结局比较
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率(87.72%)显著高于对照组(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初产妇分娩前的情绪状态评分比较(x¯±s)
3 讨论
3.1 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初产妇的产前负性情绪
分娩对初产妇来讲是一次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体验,焦虑、抑郁是初产妇较为常见的反应,一旦发生,不但影响初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还会增加初产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7,8]。本次研究对观察组给予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后,观察组初产妇分娩前的EPD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安排经过专业心理学知识培训的产科护士采用中文版EPDS量表对初产妇的产前情绪进行量化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为初产妇制订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有效确保心理干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心理干预效果;对EPDS量表评分≥9分的初产妇,给予专业心理干预,包含调动初产妇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初产妇正确认识妊娠及分娩相关知识、对初产妇实施音乐疗法及放松法等,有效减轻了初产妇的产前焦虑、抑郁情绪,弥补初产妇的情感缺失,从而促使产妇以最佳状态等待分娩。
3.2 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产前情绪状态对母婴结局具有直接影响[9,10]。有研究表明,产妇产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下不仅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子宫动脉收缩强烈,还会引起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受限,从而增加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此外,还会造成机体失衡、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11]。可见,了解初产妇产前的情绪状态,加强对初产妇产前心理护理十分有必要。本研究对观察组给予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后,观察组初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先对初产妇的情绪状态进行量化评估,再对初产妇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初产妇的产前情绪状态,减少不良情绪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此外,通过分娩模型为初产妇讲解分娩过程,指导初产妇正确的呼吸技巧,有效提高了初产妇分娩时的配合度,加快产程进展,降低产后出血量,进一步改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对初产妇辅以量化评估策略下孕晚期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初产妇的产前负性情绪,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春芳,孙海燕.人性化导乐分娩护理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0):81-84.
[2] 王彦辉,吴磊,金宇.量化评估下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部皮瓣移植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4):70-72.
[3] COX J L,HOLDEN J M,SAGOVSKY R.Detection of postnatal depression.Development of the 10-item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J].Br J Psychiatry,1987,150:782-786.
[4] 毋小茜.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产后抑郁症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2):343-346,354.
[5] 符夏瑜,陈雄,张云志.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筛查中的临界值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19(5):453-454.
[6] LI L,LIU F,ZHANG H,et al.Chinese version of the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translation and validation[J].Nurs Res,2011,60(4):231-239.
[7] 王敏,周美珍.团队助产服务模式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4):79-81.
[8] 刘恒.认知行为干预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情绪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1):73-75.
[9] 肖苏琴,方艳春,刘芬,等.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11-16.
[10] 陈嵘,黎云.产前焦虑抑郁情绪对产科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8):2886-2887.
[11] 郭橄榄,汪银,郭宇雯.初产妇产前抑郁与分娩方式、产时并发症及胎儿结局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41(8):781-784,804.